中牟出了个余则成——王在之他的故居免于拆迁并得到修缮DG视讯
编辑:小编 日期:2025-08-11 22:48 / 人气:
在2014年五一假期期间,我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,来自中牟县刘集镇大冉庄的王在之的后人。他告诉我,作为抗日英雄和国大代表的王在之故居,作为中牟县的文物保护单位,面临着强拆的危险。他希望我能够前去查看情况。我当时正陪着父母享受节日的氛围,想着等假期结束再去调查,然而打电话的人急于求成,便建议我带着父母一起过去,顺便也算是带他们去郊外走走,缓解一下节日的紧张气氛。
于是,我便带着父母来到了大冉庄。眼前的景象令我感到心痛,那里的大部分区域已变成一片废墟,四周都是断壁残垣,唯有一座民国时期的建筑还在苦苦支撑,这就是王在之的故居,身为文物保护单位,其状况让人倍感忧虑。在犹豫片刻后,我决定立即发一条“十万火急”的微博,呼吁大家共同保护这处珍贵文物。当时的微博影响力颇大,不久后就有人转发,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,进而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国家级媒体报道,随后中牟县文物局也对此做出公开回应,承诺不会拆除这座文物,从而为这场文物保护行动画上了一个美满的句号。
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
我不禁感叹王在之的经历与电视剧《潜伏》中余则成角色的命运相似。1940年,他加入了国民政府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,随后在军统局豫站担任组织员,1944年他被派遣打入日伪内部,担任中牟县维持会的会长和县长,并在1948年当选为国大代表。表面上看,他是在为日本人服务,实际上却在为抗日战争提供情报。这场胜利的背后,少不了无数像他这样卧薪尝胆、忍辱负重的默默无闻英雄的贡献。
能够保留他的故居,真的是一件令人欢喜的事,未来如果能将其改建为抗战纪念馆,将成为一处珍贵的革命教育基地,同时也为当地王氏家族注入了一份温暖的记忆。就在前天,天气晴朗,万里无云,我在家里待不住,想到如今居住的凤栖苑与王在之故居并不远,便决定再去探访一下这个历史遗迹。
我联系了当初提供线索的王老师,他得知消息非常高兴,立即答应带我前去参观。他为故居得以保留与修缮而感到欣慰,这样不仅为国家保留了一处珍贵的文物,同时也给王氏家族留下了一份美好的回忆。这是我八年来第二次走进王在之的故居。
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
故居的位置正好在郑州中华复兴之路文化科技示范园的规划图上,红色圆圈处正是王在之故居,它也是示范园内唯一一处得以保存的民国建筑。为了保护这处文化遗址,故居留出了充足的保护空间,未来还计划复建东西厢房,形成一个独立的旅游景点。
中牟县文物局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相当细致,2018年,他们又竖立了一块更加规范化的文物保护碑以及安全责任公示牌。这个建筑的设计独具特色,既充分尊重传统,又受到了欧式风格的影响。它的墀头与垂脊相结合,别具一格,可以称之为高墀头。最初的墀头部分受到了损坏,但如今已经得到修缮,垂脊上的柱子原来是烟道,中间是空的,这一发现是在修缮过程中揭示出来的,这也是这座建筑独特之处。在传统的基础上,它融合了个人审美与实际需要。
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
关于文物碑背后的介绍,提到了这座建筑的重要意义,它为研究王在之及中牟县民国时期建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。能够参与到文物保护的过程中,真的是我非常开心的一次经历。在这个过程中,地方村民主动提出寻求保护,志愿者积极参与,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发声呼吁,成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,地方政府也及时介入,优化了规划方案,筹集资金,让这一重要文物得以修缮和保存。